【2021年山西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及答案解析】随着2021年高考的临近,考生们对语文科目的复习也进入了关键阶段。为了帮助广大山西考生更好地掌握考试重点、熟悉题型结构、提升应试能力,本文特整理了一份贴近高考命题趋势的语文押题试卷,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供考生参考使用。
一、试卷概述
本套押题试卷严格遵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山西省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大纲的要求,内容涵盖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多个模块,题型设置与2021年高考真题高度相似,旨在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查漏补缺、巩固知识、提高实战能力。
二、试卷内容节选(部分题目)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从智能教学系统到在线作业批改,AI正在逐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然而,这一变革也引发了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当机器能够替代教师的部分工作时,教育是否还能保持其人文关怀?
1. 文中提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中所提及的应用范围?(3分)
A. 智能教学系统
B. 在线作业批改
C. 教师身份替代
D. 学生心理辅导
答案:D
解析: 文中并未提到AI用于学生心理辅导,因此选项D不属于文中所提的应用范围。
2. 文中提到“教育是否还能保持其人文关怀”,这句话意在强调什么?(3分)
A. AI技术无法替代人类教师
B. 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C. 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知识
D.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教育有负面影响
答案:A
解析: 此句意在指出,在AI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教育仍需保留人性化的元素,即教师不可完全被取代。
3.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作用已被全面认可
B. AI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单向的
C. 教育改革必须兼顾科技与人文
D. 教育未来将完全由AI主导
答案:C
解析: 文章强调了科技与人文并重的重要性,因此选项C最符合文意。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涉江:渡江
B. 坠于水:掉进水中
C. 遽契其舟:立刻在船上刻记号
D. 其所契者:他所刻的记号
答案:D
解析: “其所契者”应指“他所刻的地方”,而非“记号”。
5. 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4分)
答案: 船已经行驶走了,但剑没有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6. 这则寓言讽刺了哪种行为?(5分)
答案: 讽刺了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行为。
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共8分)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B.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C. 他不仅会唱歌,而且还会跳舞。
D. 由于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
答案:C
解析: A项缺少主语;B项“避免不再”逻辑矛盾;D项“由于……导致”重复赘余。
8.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旨。(6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获取知识。然而,过度依赖网络可能会削弱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答案: 在信息时代,应平衡科技使用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第四部分:作文(60分)
题目:“在变化中坚守”
要求: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明确,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写作提示:
- 可以从个人成长、文化传承、社会变迁等方面切入。
- 强调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如何保持初心、坚持信念。
- 鼓励考生结合真实事例,表达对“变化与坚守”的理解。
三、答案解析说明
本套试卷的答案解析力求准确、详尽,帮助考生理解每道题的考查重点与解题思路。建议考生在做完试卷后,认真对照解析,找出自身知识盲点,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四、备考建议
1. 注重基础积累:加强文言文词汇、常见成语、修辞手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2. 强化阅读训练:多做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题,提升理解能力和答题技巧。
3. 重视作文训练:定期练习写作,积累素材,提升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
4. 模拟考试环境:定时完成整套试卷,适应高考节奏,增强应试心理素质。
结语:
高考是一场综合能力的较量,更是一次自我突破的旅程。希望本套押题试卷能为山西考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助力大家在2021年的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