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和融资性售后回租销售额怎么确定】在实际税务操作中,融资租赁和融资性售后回租的销售额确定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帮助企业准确理解和合规申报,以下从定义、计税依据及适用政策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两者的区别。
一、概念简述
1.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租赁方式。其本质是“融物”与“融资”结合。
2. 融资性售后回租:是指承租人将自己拥有的资产出售给出租人,再通过签订租赁合同的方式从出租人处租回使用,并按期支付租金的业务模式。实质上是“融资”为主,租赁为辅。
二、销售额的确定方式
项目 | 融资租赁 | 融资性售后回租 |
销售额定义 | 出租人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含增值税) | 承租人支付的全部租金(含本金和利息) |
计税基础 | 按照“金融服务”中的“直接收费金融服务”缴纳增值税 | 按照“金融服务”中的“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
增值税税率/征收率 | 一般纳税人适用6%税率;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或5%征收率 | 一般纳税人适用6%税率;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或5%征收率 |
是否可抵扣进项税 | 可按规定抵扣 | 不可抵扣(因属于贷款服务) |
适用政策 |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 | 同上,但需注意不同业务性质 |
三、注意事项
- 融资租赁的销售额通常包括租金收入、手续费等,需注意是否包含设备残值或其他附加费用。
- 融资性售后回租中,出租人不承担设备的风险,仅作为资金提供方,因此其销售额主要为租金收入,不涉及设备所有权转移。
-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根据具体合同条款、交易结构及税务部门要求,合理确认销售额,避免税务风险。
四、总结
融资租赁和融资性售后回租虽然都属于融资类业务,但在销售额的确定上存在明显差异。融资租赁更注重“租赁”属性,而融资性售后回租则更偏向“贷款”性质。企业在处理相关业务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正确理解政策规定,确保税务处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以上就是【融资租赁和融资性售后回租销售额怎么确定】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