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归山的后半句是什么】“放虎归山”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比喻把危险的人或事物放回原来的地方,可能带来更大的麻烦。很多人只知道前半句“放虎归山”,却不清楚它的完整说法和背后的故事。
一、成语来源与含义
“放虎归山”最早出自《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吾为天下计,岂惜小劳!若不放虎归山,必为后患。”意思是:如果把老虎放回山中,将来可能会成为祸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敌人或危险人物心慈手软,结果反而让自己陷入困境。
二、后半句是什么?
“放虎归山”的完整说法是:
> “放虎归山,必为后患。”
这说明,如果不将危险的人或事彻底解决,未来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三、常见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例子 |
形容对敌人过于宽容 | 他没有杀掉那个叛徒,简直是放虎归山,后来果然惹来大祸。 |
比喻处理问题不彻底 | 这个公司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简直是放虎归山。 |
警示人们要防患未然 | 做事要周全,否则就是放虎归山,后悔莫及。 |
四、总结
“放虎归山”是一个带有警示意味的成语,强调做事要果断、彻底,不能因为一时的仁慈而留下隐患。其完整的表达是“放虎归山,必为后患”,提醒我们在面对潜在威胁时,要保持警惕,避免因小失大。
成语 | 放虎归山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
后半句 | 必为后患 |
含义 | 把危险的人或事物放回去,可能引发更大问题 |
用法 | 警示、比喻、批评 |
示例 | 放虎归山,必为后患 |
通过了解“放虎归山”的完整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这一成语,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深度。
以上就是【放虎归山的后半句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