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骛远什么意思】“登高骛远”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志向远大、追求高远目标。但这个成语的含义并不只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其背后还蕴含着一定的警示意义。本文将从成语的来源、含义、用法以及常见误区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成语来源
“登高骛远”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后来在《后汉书·王符传》中也有类似表达:“登高而望远,临深而观渊。”这些典故逐渐演化为“登高骛远”的说法。
二、成语含义
项目 | 内容 |
基本含义 | 比喻志向远大,追求高远的目标。 |
引申含义 | 有时也带有贬义,指人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不切实际地追求不切合自身条件的目标。 |
正确用法 | 多用于褒义,表示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
贬义用法 | 在某些语境下,也可用来批评人不脚踏实地,只顾空想。 |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褒义场合 | 他从小立志要成为科学家,真是登高骛远。 |
贬义场合 | 这个年轻人整天想着一夜暴富,简直是登高骛远。 |
文学作品 | 作家在作品中借“登高骛远”来表现人物的理想与现实冲突。 |
四、常见误区
误区 | 解释 |
误以为是贬义词 | 实际上,该词根据语境可褒可贬,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
忽略历史背景 | 成语来源于古代文献,理解其出处有助于准确使用。 |
与其他成语混淆 | 如“好高骛远”、“志存高远”等,虽然意义相近,但用法不同。 |
五、总结
“登高骛远”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成语,既可用于赞美一个人志向远大,也可用于批评人不切实际。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其褒贬色彩。了解其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登高骛远 |
出处 | 《论语》《后汉书》 |
含义 | 志向远大 / 好高骛远(视语境) |
用法 | 可褒可贬 |
适用场景 | 鼓励理想 / 批评脱离实际 |
常见错误 | 误判褒贬 / 忽略语境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登高骛远”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智慧。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与准确性。
以上就是【登高骛远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