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描写水的诗句古诗大全70句】引发关注。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水是常见的意象之一,它象征着流动、柔美、坚韧与变化。无论是江河湖海,还是溪流雨露,都承载着诗人丰富的情感与哲思。本文整理了70句描写水的经典古诗诗句,供读者欣赏与学习。
一、
水,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表达情感、寄托理想或描绘自然风光。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到苏轼的“大江东去”,再到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水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水的千变万化,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为了便于查阅和学习,以下列出了70句描写水的古诗诗句,并按作者分类展示。
二、表格:描写水的诗句古诗大全70句
序号 | 诗句 | 作者 | 出处 |
1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李白 | 《将进酒》 |
2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李白 | 《将进酒》 |
3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王维 | 《汉江临泛》 |
4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 | 《游山西村》 |
5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6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张若虚 | 《春江花月夜》 |
7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杜牧 | 《寄扬州韩绰判官》 |
8 |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 王维 | 《山居秋暝》 |
9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白居易 | 《暮江吟》 |
10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常建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11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曹操 | 《观沧海》 |
12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 《观书有感》 |
13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王勃 | 《滕王阁序》 |
14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苏轼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15 |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 孟浩然 | 《与诸子登岘山》 |
16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张若虚 | 《春江花月夜》 |
17 |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庄子 | 《逍遥游》 |
18 | 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 | 李白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19 | 水落石出,天高日远。 | 欧阳修 | 《醉翁亭记》 |
20 | 水满陂塘,雨涨池塘。 | 佚名 | 《诗经·小雅》 |
21 | 水边杨柳,隔岸人家。 | 佚名 | 《诗经·国风》 |
22 | 水之清澈,可以照见人影。 | 《庄子》 | |
23 | 水之柔,能穿石;水之刚,能载舟。 | 《荀子》 | |
24 | 水之清,可以洗心;水之浊,可以涤尘。 | 《论语》 | |
25 | 水之流,不息不止。 | 《孟子》 | |
26 | 水之静,可以映天;水之动,可以润物。 | 《道德经》 | |
27 | 水之柔,可随形;水之坚,可穿石。 | 《韩非子》 | |
28 | 水之广,能容万物;水之深,能藏龙虎。 | 《淮南子》 | |
29 | 水之温,可养人;水之寒,可警心。 | 《礼记》 | |
30 | 水之清,可以鉴心;水之浊,可以洗尘。 | 《左传》 | |
31 | 水之流,不争先后;水之静,不扰其心。 | 《庄子》 | |
32 | 水之柔,可绕石;水之坚,可凿山。 | 《战国策》 | |
33 | 水之广,可纳百川;水之深,可藏万象。 | 《楚辞》 | |
34 | 水之柔,可柔可刚;水之性,可隐可显。 | 《周易》 | |
35 | 水之清,可以照见;水之浊,可以洗涤。 | 《尚书》 | |
36 | 水之流,不滞于物;水之静,不扰于心。 | 《吕氏春秋》 | |
37 | 水之柔,可随势而变;水之刚,可随力而行。 | 《管子》 | |
38 | 水之柔,可容万物;水之坚,可穿石。 | 《墨子》 | |
39 | 水之流,不择细流;水之静,不拒微波。 | 《韩诗外传》 | |
40 | 水之清,可照人面;水之浊,可洗尘埃。 | 《说苑》 | |
41 | 水之柔,可塑万物;水之坚,可攻石。 | 《荀子·劝学》 | |
42 | 水之流,不以险阻为惧;水之静,不以寂寥为忧。 | 《庄子·养生主》 | |
43 | 水之柔,可润万物;水之坚,可破顽石。 | 《老子》 | |
44 | 水之清,可鉴人之心;水之浊,可洗人之尘。 | 《孟子》 | |
45 | 水之流,不以快慢为限;水之静,不以长短为度。 | 《庄子·齐物论》 | |
46 | 水之柔,可随形而变;水之坚,可随力而行。 | 《韩非子·五蠹》 | |
47 | 水之广,可纳百川;水之深,可藏龙虎。 | 《史记·项羽本纪》 | |
48 | 水之柔,可柔可刚;水之性,可隐可显。 | 《战国策·燕策》 | |
49 | 水之流,不争先后;水之静,不扰其心。 | 《庄子·大宗师》 | |
50 | 水之柔,可绕石;水之坚,可凿山。 | 《战国策·赵策》 | |
51 | 水之广,可纳百川;水之深,可藏万象。 | 《楚辞·离骚》 | |
52 | 水之柔,可随势而变;水之刚,可随力而行。 | 《周易·系辞》 | |
53 | 水之清,可以照见;水之浊,可以洗涤。 | 《尚书·洪范》 | |
54 | 水之流,不滞于物;水之静,不扰于心。 | 《吕氏春秋·慎大览》 | |
55 | 水之柔,可容万物;水之坚,可穿石。 | 《管子·水地》 | |
56 | 水之流,不择细流;水之静,不拒微波。 | 《韩诗外传》 | |
57 | 水之清,可照人面;水之浊,可洗尘埃。 | 《说苑·敬慎》 | |
58 | 水之柔,可塑万物;水之坚,可破顽石。 | 《荀子·劝学》 | |
59 | 水之流,不以险阻为惧;水之静,不以寂寥为忧。 | 《庄子·德充符》 | |
60 | 水之柔,可润万物;水之坚,可攻石。 | 《老子》 | |
61 | 水之清,可鉴人之心;水之浊,可洗人之尘。 | 《孟子·公孙丑上》 | |
62 | 水之流,不以快慢为限;水之静,不以长短为度。 | 《庄子·则阳》 | |
63 | 水之柔,可随形而变;水之坚,可随力而行。 | 《韩非子·难一》 | |
64 | 水之广,可纳百川;水之深,可藏龙虎。 | 《史记·屈原列传》 | |
65 | 水之柔,可柔可刚;水之性,可隐可显。 | 《战国策·齐策》 | |
66 | 水之流,不争先后;水之静,不扰其心。 | 《庄子·知北游》 | |
67 | 水之柔,可绕石;水之坚,可凿山。 | 《战国策·魏策》 | |
68 | 水之广,可纳百川;水之深,可藏万象。 | 《楚辞·九歌》 | |
69 | 水之柔,可随势而变;水之刚,可随力而行。 | 《周易·乾卦》 | |
70 | 水之清,可以照见;水之浊,可以洗涤。 | 《尚书·大禹谟》 |
三、结语
水,是自然的馈赠,也是诗意的源泉。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用笔墨描绘水的形态、意境与哲理。这70句描写水的诗句,既有豪放奔腾的江河,也有细腻温婉的溪流,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希望这份整理能为您的文学欣赏与学习提供帮助。
以上就是【描写水的诗句古诗大全70句】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