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怀戚《散步》原文及赏析】《散步》是当代著名作家莫怀戚创作的一篇散文,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文章通过一次家庭散步的日常场景,展现了亲情、责任与生命的意义,体现了作者对家庭关系的深刻思考。
原文如下: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让我们一起去。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乐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日子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日子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着眼角的皱纹,慈祥地笑着。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条小路走去。后来,我的母亲虽然走了,但她的爱,却一直伴随着我。
赏析:
《散步》看似是一次普通的家庭活动,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亲情的温暖与责任的担当。
文章开头简洁明了,直接点出人物和场景,为后文的情感铺垫打下了基础。母亲的“不愿出来”与“信服点头”,反映出她在家庭中的地位与性格,同时也表现出她对子女的信赖。而“分歧”的出现,则是家庭中常见的矛盾,但作者并未将其写成冲突,而是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化解,体现出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包容。
“我”在面对选择时的内心挣扎,正是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一边是年迈的母亲,一边是年幼的孩子,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是对一个人责任感的考验。最终,“我”选择了让母亲开心,而不是一味坚持自己的想法,这体现了一种孝道与温情。
结尾部分,作者用“背起母亲”和“背起儿子”这两个动作,象征着家庭的传承与延续。尽管母亲已经去世,但她的爱依然在“我”心中延续,这种情感的升华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总的来说,《散步》是一篇充满温情与哲思的散文,它告诉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亲情是最珍贵的财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学会理解与包容,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才能让家庭更加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