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考试题】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第四单元通常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展开,内容涵盖散文、诗歌、说明文等多种文体,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并提升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以下是一份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原创考试题,内容贴近教学重点,注重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能力的结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草木(cǎo mù)
B. 倦怠(juàn dài)
C. 静谧(jìng mì)
D. 窥视(kuī shì)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精采
B. 暄闹
C. 安详
D. 嘻戏
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句诗出自( )
A. 李白《静夜思》
B. 杜甫《春望》
C.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D.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环保的重要性。
B.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风。
C.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思想品德也很优秀。
D. 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5.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B. 《济南的冬天》一文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C. 《雨的四季》通过对雨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
D. 《观沧海》是李白的作品,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现代著名作家。
2.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
3. 《济南的冬天》中,作者把济南的山比作__________。
4. 《雨的四季》中,作者认为春天的雨是__________的。
5.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出自曹操的《__________》。
6.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出自王湾的《__________》。
7.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出自刘禹锡的《__________》。
8. 《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
9.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白居易的《__________》。
10.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请简要分析《春》一文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的作用。
2. 《济南的冬天》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张水墨画”?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阅读理解(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 这段文字选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2分)
2. 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列举两种。(2分)
3.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蜜蜂和蝴蝶?(3分)
4.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五、作文(20分)
题目:我眼中的春天
要求:
-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 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供教师使用)
一、选择题
1. C2. C3. C4. C5. D
二、填空题
1. 朱自清2. 拟人3. 小摇篮4. 清脆5. 观沧海6. 次北固山下7. 秋词8.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9. 钱塘湖春行10. 马致远
三、简答题(略)
四、阅读理解
1. 《春》,朱自清
2. 拟人、比喻
3. 表现春天的生机与热闹,增强画面感
4. 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
五、作文(略)
这份试卷紧扣教材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适合用于单元测试或期末复习。希望同学们认真准备,考出理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