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相思(middot及汴水流》诗词鉴赏)】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浩瀚长河中,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以其简洁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之作。这首词虽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浓厚的乡愁与离别之苦,体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一贯的“通俗易懂、情感真挚”的风格。
全词如下: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这首词以“汴水”和“泗水”为起点,描绘了水波不息、绵延不断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思绪如流水般绵长不断。汴水与泗水是古代重要的河流,它们不仅承载着地理上的连接,也寄托着人们的情感与思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白居易巧妙地引出了内心深处的忧愁与牵挂。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这里“瓜洲”是长江北岸的一个重要渡口,而“吴山”则指江南的山峦。诗人借水之流,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水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无法阻止的离别与重逢的艰难。吴山点点,仿佛是心头的愁绪,层层叠叠,难以排遣。
接下来,“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这几句直抒胸臆,将诗人的内心情感推向高潮。思念与怨恨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长久以来积累的无奈与痛苦。只有当归期到来,所有的愁绪才能暂时平息。然而,这种“方始休”的状态,恰恰说明了诗人内心的煎熬并未真正结束,只是被暂时压抑。
最后一句“月明人倚楼”,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明月高悬,诗人独自倚楼远望,心中满是对故乡、对亲人无尽的思念。这一画面既是对现实的写照,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总体来看,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虽然篇幅不长,但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它不仅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思乡之情与离别之苦。这首词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正是因为它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对家的眷恋、对亲人的牵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在当代社会,尽管我们不再有舟车劳顿之苦,但那份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依然深深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白居易的这首《长相思》,不仅是对过去生活的回顾,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些藏在心底的温柔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