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课】课文
《白鹭》
作者: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那雪白的蓑毛,那流线型的身体,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里洗澡,在清波上低飞,它悠然地站着,不鸣。那是一种清澄的美。
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看见白鹭的低飞,那真是绝美的风景。人们说它是“水田的珍珠”,我却觉得它像一位优雅的舞者,在天地之间轻盈地滑翔。
或许有人会说它平凡,但我觉得它并不平凡。它没有鹦鹉的鲜艳,也没有孔雀的华贵,但它有自己独特的美——那种静谧、自然、和谐的美。
白鹭,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乡村的象征,也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通过阅读《白鹭》,了解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体会其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
2. 掌握生字词:如“蓑毛”、“流线型”、“铁色”、“青色”等词语,正确读写并理解其含义。
3. 学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体会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法表达对白鹭的喜爱。
4. 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观察力。
重点讲解:
- “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鹭比作诗,突出了它的优雅和诗意。
-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是典型的对比句式,强调白鹭形态的完美无缺,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 课文结尾提到“白鹭是大自然的精灵”,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课堂活动建议:
1. 朗读练习: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意境美。
2. 仿写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式,描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或植物。
3. 绘画创作: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白鹭形象,并用文字描述自己的作品。
4. 小组讨论:围绕“你认为白鹭为什么能被称为‘水田的珍珠’?”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
拓展延伸:
- 阅读郭沫若的其他作品,如《星空》《女神》等,了解他的文学风格。
- 观看关于白鹭的纪录片或图片,进一步感受白鹭的美丽与灵动。
-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白鹭》,表达自己对白鹭的独特感受。
总结:
《白鹭》这篇课文不仅描绘了白鹭的外形美,更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