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赏析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赏析翻译,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5 17:29:38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赏析翻译】唐代诗人岑参,以边塞诗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西北边疆的壮阔风光与将士的豪情壮志。《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便是其中一首,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临洮、前往北庭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地的依恋,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与感慨。

一、原文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 十日无消息,西风起汉营。

> 客舍青灯冷,孤城白草生。

> 马嘶闻战鼓,雁过见寒星。

> 欲问归期远,山川万里行。

二、译文

在临洮已经十天没有收到任何消息,西风吹起了汉家军营的旗帜。

客舍中只有青灯相伴,显得格外清冷;孤城四周,白草随风摇曳。

马蹄声中传来战鼓的轰鸣,大雁飞过天空,映着寒冷的星辰。

我想问问归期有多远,但山川阻隔,路途万里难行。

三、赏析

这首诗是岑参在准备前往北庭(今新疆地区)途中所作,借景抒情,情感真挚而深沉。

首联“十日无消息,西风起汉营”,点明了时间与环境。十日未得音讯,表现出诗人对家乡或友人的牵挂;西风起于汉营,则暗示边地战事不断,局势紧张。一个“起”字,不仅写出了风势,也暗含了战事的紧迫感。

颔联“客舍青灯冷,孤城白草生”,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客舍中灯光微弱,显得格外冷清;孤城之中,荒草丛生,一片萧瑟景象。这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孤寂与凄凉的氛围。

颈联“马嘶闻战鼓,雁过见寒星”,进一步深化了边地的氛围。马嘶与战鼓交织,显示出战争的临近;雁群飞过,寒星点点,更添几分苍凉。诗人用自然意象来烘托内心的波动,使整首诗更具画面感与感染力。

尾联“欲问归期远,山川万里行”,则直接道出了诗人对归期的担忧与无奈。山川遥远,路途漫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故土的思念。这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了当时边塞将士普遍的心理状态。

四、总结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它不仅展现了边地的荒凉与战事的紧张,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前途的迷茫。全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体现了岑参诗歌中那种既豪迈又细腻的独特风格。

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边塞的苍茫与壮阔,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那份难以言说的离愁别绪。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