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宓,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原文及译文】在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因其才学、品德或事迹而被后世铭记。其中,李宓,字令伯,是东晋时期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人,出自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一带)。他不仅以文章著称,更以其忠诚与孝道闻名于世。
原文:
李宓,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少孤,祖母刘氏养之。年九岁,能诵《诗》《书》。性至孝,常侍祖母疾,未尝离左右。祖母有疾,其夜梦一青衣人语曰:“汝孙当大贵。”遂不忧。后祖母卒,服丧三年,哀毁过礼,乡里称之。
及长,博通经史,善属文。仕晋,为太子舍人。时权臣专政,朝纲不振,宓乃辞官归隐,杜门不出。后晋亡,入蜀,仕成汉,为黄门侍郎。然其志不在于富贵,常思归乡,终老林泉。
译文:
李宓,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他年幼时就失去了父亲,由祖母刘氏抚养长大。九岁时,便能背诵《诗经》和《尚书》。他天性极其孝顺,常常陪伴在祖母身边,从未离开过她的左右。有一次,祖母生病,夜里梦见一个穿青衣的人对她说:“你的孙子将来会大有作为。”于是她不再忧虑。
后来祖母去世,李宓守丧三年,悲痛过度,几乎伤及身体,乡里人都称赞他的孝行。
长大后,李宓广泛涉猎经史,擅长写文章。他在晋朝做官,担任太子舍人。当时权臣专权,朝廷纲纪混乱,李宓于是辞去官职,归隐山林,闭门不出。晋朝灭亡后,他进入蜀地,在成汉政权中任职,担任黄门侍郎。然而,他并不追求荣华富贵,常常思念家乡,最终选择归隐山林,度过余生。
小结:
李宓的一生,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所推崇的“孝”与“隐”。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心怀高洁,不为权势所动,最终选择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他的故事,虽未被史书浓墨重彩地记载,却在民间流传,成为后人敬仰的典范。
无论是从个人品格还是人生选择来看,李宓都是一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学习的人物。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权力与地位,而在于内心的坚守与对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