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背的端午节古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许多学校都会推荐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古诗作为必背内容。
下面是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和背诵的端午节主题古诗,帮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节日氛围,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1. 《端午》——苏轼(宋)
原文:
轻汗微微透碧纱,
分曹射覆蜡灯花。
分曹射覆蜡灯花。
老翁七十自腰纱,
冒雨冲风去复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人们的活动,既有热闹的气氛,也有对生活的感慨。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提到粽子或龙舟,但通过描写“射覆”等传统游戏,展现了端午节的趣味性。
2. 《端午日》——殷尧藩(唐)
原文:
少年佳节倍多情,
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边蛛喜,
粽里桃仁。
千载忠魂归去,
一江烟水向东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端午节的深情,同时也透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诗中提到“艾符”、“蒲酒”,这些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非常适合小学生了解节日文化。
3. 《竞渡歌》——张建封(唐)
原文:
五月五日天晴明,
杨花绕江啼晓莺。
龙舟竞发千帆过,
鼓声雷动万人惊。
岸边观者如山似海,
欢呼雀跃声震天。
此日何日?
是吾国之节也。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场面,语言生动形象,非常适合小学生朗诵和记忆。它不仅展示了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也让孩子们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气氛。
4.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唐)
(注:虽非严格意义上的端午诗,但因节气相近,常被选为相关诗词)
原文: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赏析:
虽然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但在教学中,老师可能会将其与端午节放在一起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小贴士:
- 背诵方法:可以采用分段背诵、配乐朗诵等方式,增加趣味性。
- 理解意义:在背诵的同时,老师或家长应引导孩子理解诗句背后的文化内涵。
- 拓展延伸:可以结合端午节的习俗,如包粽子、做香囊等,让孩子在实践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通过学习这些与端午节相关的古诗,小学生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吟诵古诗的过程中,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