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跪求好心人,拉我出这个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4 21:31:42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一、教材分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侄女周晔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生动地描绘了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高尚品格以及他对青年的关怀与爱护。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文章,有助于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 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 难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刻情感,理解鲁迅先生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与影响。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鲁迅相关图片、视频资料、课文录音。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鲁迅的相关资料,了解其生平及主要作品。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的简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尝试理解大意。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进行认读和讲解。

3.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结构(按时间顺序记叙)。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0分钟)

1. 分段阅读,逐段分析:

- 介绍鲁迅先生的身份及“我”与他的关系。

- 第二至第五段:通过几个生活片段展现鲁迅的品质。

- 最后一段:表达对鲁迅的怀念与敬仰。

2.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鲁迅言行的具体语句,分析这些细节如何体现他的性格特征。

- 如:“他从不骂人,也不打人,只是用温和的目光看着我们。”

- “他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别人。”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教师介绍鲁迅的生平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2. 展示鲁迅的一些名言,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以鲁迅为榜样,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5分钟)

回顾课文内容,抽查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二、写作训练(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写法,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写出他的特点。

2. 学生独立完成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交流,推荐优秀习作全班展示。

三、总结提升(10分钟)

1.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

2. 学生谈收获,分享自己对鲁迅的认识和感悟。

3. 布置课后作业:推荐阅读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或《呐喊》。

四、板书设计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形象:慈祥、幽默、关爱他人、坚定信念

写作方法: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

人物品质:无私奉献、热爱人民、关心青年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形象与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课堂实效。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