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压疮)护理幻灯片_课件】压疮的预防与护理:2017年护理知识分享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引发感染、增加住院时间,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科学护理压疮,已成为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一、压疮的定义与分类
压疮是指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伤。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类标准,压疮可分为四个阶段:
- Ⅰ期:皮肤完整,出现红斑,按压后不褪色。
- Ⅱ期:表皮或真皮部分受损,表现为水疱、浅溃疡。
- Ⅲ期:全层皮肤受损,形成较深的溃疡,可能涉及皮下脂肪。
- Ⅳ期:严重损伤,累及肌肉、骨骼等深层组织。
此外,还有不可分期型和深部组织损伤型,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二、压疮的高危人群
以下人群是压疮的高发群体:
- 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
- 老年人、营养不良者
- 昏迷、瘫痪、术后恢复期患者
- 疼痛剧烈、感觉障碍的患者
- 感染或发热患者
三、压疮的成因与机制
压疮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持续性压力:长时间压迫皮肤和皮下组织,阻碍血液供应。
2. 剪切力与摩擦力:体位变化时皮肤与床面之间产生的力,容易造成组织损伤。
3. 潮湿环境:如尿液、汗液等刺激皮肤,降低皮肤抵抗力。
4. 营养状况:蛋白质摄入不足、贫血等会影响组织修复能力。
5. 年龄与健康状态:老年人皮肤弹性差,易受损。
四、压疮的预防措施
预防压疮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定期评估:使用Braden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高危人群。
2. 减压措施:使用气垫床、翻身枕等工具减轻局部压力,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
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注意排泄物的及时清理。
4.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水分,增强皮肤修复能力。
5. 加强沟通与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压疮预防知识,提高自我护理意识。
五、压疮的护理方法
对于已经发生压疮的患者,护理工作应以促进伤口愈合、防止感染为核心:
1. 清创处理: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清创方式,如机械清创、酶解清创等。
2. 敷料应用:使用具有吸收渗液、保护创面功能的敷料,如银离子敷料、藻酸盐敷料等。
3. 抗感染治疗:若伤口有感染迹象,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5. 康复训练:鼓励患者尽早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身体恢复。
六、护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协作。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康复师、营养师等共同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科学的照护。
结语
压疮虽是常见问题,但通过科学的预防与规范的护理,完全可以有效控制其发生与发展。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关注细节,用心服务,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
---
如需进一步细化某部分内容(如具体护理操作步骤、案例分析等),可继续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