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杜甫的《高都护骢马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高都护骢马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全诗以赞颂战马为主题,借马抒情,表达了对英勇将士的敬仰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对忠勇精神的推崇。
一、原文
> 高都护骢马行
> 西极地多风,天寒马蹄重。
> 青丝络金鞍,白玉镶银镫。
> 玉勒鸣珂声,朱缨映日红。
> 朝驰昆仑下,暮宿大漠中。
> 骨相非凡种,神骏自天工。
> 奔踶不辞远,腾跃若飞龙。
> 战鼓催人急,烽烟起塞东。
> 将军挥剑出,马前无退兵。
> 万里孤城外,单骑破敌锋。
> 今朝见此马,心壮气如虹。
> 不知谁家子,负弩立西风。
> 但愿君王识,良驹可为雄。
二、翻译
在西方边陲之地,风势猛烈,天气寒冷,马蹄沉重。
它披着青色的缰绳,套着金色的马鞍,马镫镶嵌着洁白的玉石。
马铃声清脆悦耳,红色的缨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清晨它奔驰于昆仑山下,夜晚则驻足于大漠之中。
它的骨骼非同寻常,身姿矫健,仿佛出自天工。
奔跑时毫不畏惧遥远,腾跃时如飞龙般矫健。
战鼓响起,士兵们奋勇向前;烽火点燃,边关告急。
将军挥剑而出,马前没有退缩的士兵。
在万里孤城之外,一人一马便能击溃敌军。
今天看到这匹马,心中豪气顿生,斗志昂扬。
不知是谁家的少年,背着弓箭站在西风中。
只愿君王能够识别,这样的好马才是真正的英雄。
三、赏析
《高都护骢马行》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但其内涵远不止于描写战马本身。杜甫通过对战马形象的刻画,寄寓了对边疆将士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诗中“骨相非凡种,神骏自天工”一句,既是对战马外形的赞美,也隐喻着那些在边疆奋战的将士,他们虽出身平凡,却有着不凡的志向与气节。而“万里孤城外,单骑破敌锋”则进一步展现了战士们的孤胆英雄气概,令人肃然起敬。
此外,结尾两句“但愿君王识,良驹可为雄”,表面上是希望君王能识得良马,实则暗含着对朝廷任用贤才、重视武将的期待。杜甫虽然身处长安,但他始终心系边疆,关心国家命运,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贯穿全诗。
四、结语
《高都护骢马行》不仅是一首描写战马的诗作,更是一首寄托情感、表达理想的作品。杜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战马的英姿,又通过战马联想到边疆将士的英勇,最终升华到对国家未来的思考。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杜甫诗歌中不可忽视的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