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导学案12.3(第2课时角)】一、学习目标:
1. 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平分线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定理。
2. 能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 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增强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 重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 难点: 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三、知识回顾:
1. 角的定义: 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边。
2. 角的表示方法: 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如∠ABC),也可以用一个字母或数字表示(如∠A 或 ∠1)。
3. 角的分类: 根据角的大小,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四、新知探究:
1. 角的平分线定义:
从角的顶点出发,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2.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即:如果OC是∠AOB的平分线,那么对于OC上任意一点P,都有PC⊥OA,PD⊥OB,且PC = PD。
3. 角平分线的判定:
如果一个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五、例题解析:
例题1:
如图,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E⊥OA,PF⊥OB,若PE=5cm,求PF的长度。
分析:
因为OC是角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点P到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PF = PE = 5cm。
例题2:
如图,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BE⊥AD于E,CF⊥AD于F,求证:BE = CF。
分析:
因为AD是角平分线,所以点B和点C到AD的距离相等,因此BE = CF。
六、课堂练习:
1. 已知∠AOB=80°,OC是它的平分线,求∠AOC的度数。
2. 在△ABC中,CD是角平分线,若AC=6cm,BC=4cm,求AD:DB的比值。
3. 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且PE⊥OA,PF⊥OB,若PE=3cm,求PF的长度。
七、拓展提升:
1. 如果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该角的一边垂直,那么这个角是多少度?
2. 在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它到三条射线的距离都相等?为什么?
八、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掌握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这一重要结论,并能灵活运用这一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进一步加深了对角平分线的理解。
九、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第52页习题12.3第2课时的相关练习题。
2. 自主完成一道关于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3. 预习下一节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教师寄语: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的学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