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对“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
- 掌握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反复等),体会其艺术效果。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普通劳动者尊重与同情的情感。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 分析“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 领会诗歌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与深沉的爱。
- 难点:
- 理解诗歌中隐含的社会批判意识。
- 掌握诗歌的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可以以一段关于农村妇女生活的描述引入,或播放一段有关劳动人民生活场景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大堰河”这一人物的初步联想。接着出示课题《大堰河 我的保姆》,并提问:
> “你认为‘大堰河’可能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她会被称为‘我的保姆’?”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 标注生字词,注意发音与节奏。
- 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找出诗中描写“大堰河”形象的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点拨。
3. 精读分析,品味语言(20分钟)
(1)人物形象分析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大堰河”的细节,如:
- “她的名字是大堰河”,说明身份普通;
- “她长满了厚茧的手”,表现劳动的艰辛;
- “她像母亲一样照顾我”,体现无私的爱。
(2)情感表达分析
结合诗句如“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分析作者对“大堰河”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3)艺术手法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
- 反复:“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 比喻:“她的手像枯枝”
- 排比:“她用她乳汁喂养了我……”
让学生体会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情感表达。
4. 拓展延伸,深化理解(10分钟)
(1)联系现实
提问:
> “在我们身边,是否也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人?她们为我们付出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她们?”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比较阅读
可以将本诗与艾青的其他作品(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对比,探讨艾青诗歌中对劳动人民的深情。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与分析,了解了《大堰河 我的保姆》这首诗的内容与情感,认识了“大堰河”这一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感受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爱。
课后作业:
- 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你生活中让你感动的普通人,并谈谈你从他/她身上学到了什么。
-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现代诗,尝试模仿其写作风格进行创作。
四、板书设计
```
大堰河 我的保姆
人物形象:勤劳、善良、无私
情感表达:感恩、怀念、敬仰
艺术手法:比喻、排比、反复
主题思想:赞美劳动人民,呼吁社会关注
```
五、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走进诗歌世界,感受作者的情感。但在实际教学中,需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讲解深度与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