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应用题专项练习】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相遇问题是一个常见的应用题类型,它不仅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涉及到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通过专项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什么是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通常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朝对方方向移动,最终在某一地点相遇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相遇时,两者所用的时间相同”,并且“两者行驶的总路程等于他们之间的初始距离”。
例如: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两人相向而行,最终在某点相遇。此时,甲走的路程加上乙走的路程等于A、B两地之间的总距离。
二、相遇问题的基本公式
1. 相遇时间 = 总路程 ÷ (甲的速度 + 乙的速度)
2. 相遇时甲走的路程 = 甲的速度 × 相遇时间
3. 相遇时乙走的路程 = 乙的速度 × 相遇时间
这些公式是解决相遇问题的基础,熟练掌握后可以快速解题。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1: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400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40米。问他们经过多少分钟相遇?
分析:
两人相向而行,总路程为400米,甲的速度是60米/分,乙是40米/分。
相遇时间 = 400 ÷ (60 + 40) = 400 ÷ 100 = 4(分钟)
答: 他们经过4分钟相遇。
例题2:
小明和小红从相距1200米的两个车站同时出发,小明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步行,小红骑自行车,每分钟行驶200米。问他们多久后相遇?
分析:
总路程为1200米,小明速度为80米/分,小红速度为200米/分。
相遇时间 = 1200 ÷ (80 + 200) = 1200 ÷ 280 ≈ 4.29(分钟)
答: 大约4.29分钟后相遇。
四、解题技巧
1. 明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包括起点、终点、速度、时间等。
2. 画图辅助理解:通过画线段图,直观展示两人出发点和相遇点的位置。
3. 注意单位统一:确保速度、时间、路程的单位一致。
4. 多角度思考:有时可以通过设未知数来建立方程,从而求解。
五、练习题(附答案)
1. 甲、乙两人从相距600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甲每分钟走7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他们几分钟后相遇?
答案: 5分钟
2. 小王和小李相距900米,小王每分钟走100米,小李每分钟走80米。他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多久后相遇?
答案: 5分钟
3. A、B两地相距1000米,小张从A地出发,小李从B地出发,小张速度为每分钟75米,小李速度为每分钟25米。问他们何时相遇?
答案: 10分钟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学生可以逐步提高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解题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善于归纳,真正掌握这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