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及rdquo及的意思_全诗赏析)】“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出自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唐多令·惜别》。这句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春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与留恋。
一、“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的意思解析
- “春且住”:这是词人对春天发出的呼唤,希望春天不要匆匆离去。这里的“春”不仅指自然界的春天,也象征着青春、美好时光或理想中的境界。
- “见说道”:意思是“听说”或“传言”,说明这种“春去无踪”的说法并非词人亲眼所见,而是听别人说的,增添了一种无奈与感伤的情绪。
- “天涯芳草无归路”:描绘了远方的草地广阔无边,仿佛没有归家的道路。这里“天涯”象征着遥远的地方,“芳草”则寓意美好的事物或人生的旅程。“无归路”表达了对失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
整句词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春天啊,你且停留吧,听说那遥远的天边,芳草茂盛,却再无归途。这是一种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叹,也是对人生漂泊无依的感慨。
二、全诗赏析:《唐多令·惜别》
>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 纵芭蕉不染,梧桐更不收。
> 一叶落知天下秋。
> 西风催客老,落日满江楼。
>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 青衫湿,凭栏处,泪空流。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送别友人时所作,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对友情的珍惜。
1. 开篇点题,情思绵长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这是千古名句,将离别的愁绪与秋天的萧瑟联系在一起,道出了“愁”不仅是外在的景物,更是内心的感触。
2. 景物描写,渲染氛围
“纵芭蕉不染,梧桐更不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打下基础。
3. 借景抒情,哲理深远
“一叶落知天下秋”既是写实,也是寓言,表达了一叶知秋的哲理,暗示人生变化之快,世事无常。
4. 结尾升华,情感强烈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是全词的高潮部分,既是对春光的挽留,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思考。最后一句“青衫湿,凭栏处,泪空流”则是情感的爆发,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悲怆与无奈。
三、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 情感真挚:全词情感真挚动人,既有对春光的留恋,也有对人生漂泊的感慨,体现了辛弃疾词作中常见的忧国忧民与个人情怀相结合的特点。
- 语言凝练:用词简练,意象丰富,如“芭蕉”“梧桐”“落叶”等,皆为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但被赋予了新的情感色彩。
- 哲理深刻: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引申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具有较强的哲学意味。
四、结语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虽只是一句词,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是辛弃疾词作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它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读此词,仿佛置身于那个落日余晖下的江楼,感受到一股淡淡的忧伤与无限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