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石拱桥》的作者及文章主要内容,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与分析,学习作者如何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佩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文章结构,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手法。
- 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说明文中的情感渗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著名的桥梁吗?比如赵州桥、卢沟桥,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都是石头建造的,历史悠久。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看看作者是如何向我们展示这些桥梁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文章主要介绍了哪些石拱桥?
2. 作者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介绍这些桥梁的?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 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
- 作者使用了举例、列数据、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文章内容,重点讲解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文章开头总述中国石拱桥的成就,接着分别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最后总结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种“总—分—总”的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2. 说明方法多样
- 举例子:如赵州桥的设计和建造,卢沟桥的雕刻艺术。
- 列数字:如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卢沟桥的栏板数量等。
- 打比方:将桥的结构比作“弓形”,形象生动。
3. 语言准确、简练
作者用词严谨,如“修建于隋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等,体现出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教师提出问题:
-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选择哪座桥作为例子?为什么?
- 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古桥?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了解的桥梁知识,如南京长江大桥、杭州钱塘江大桥等,并尝试用说明文的方法进行描述。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说明文的写作要点,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家乡的一座桥,要求使用至少两种说明方法。
2. 阅读《苏州园林》,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异同。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桥梁实例,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今后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提升他们的综合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