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鱼我所欲也》各地历年中考题集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鱼我所欲也》各地历年中考题集,卡了三天了,求给个解决办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8 21:10:08

《鱼我所欲也》各地历年中考题集】《鱼我所欲也》是孟子的一篇经典议论文,出自《孟子·告子上》。文章通过“舍鱼而取熊掌”的类比,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观点,强调了人生中“义”高于“生”的道德选择。由于其思想深刻、语言精炼,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篇目,也频繁出现在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

以下是对近年来全国多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涉及《鱼我所欲也》的相关试题的整理与分析,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该文的思想内涵和答题技巧。

一、常见题型归纳

1. 文言实词理解

考查学生对文中关键实词的理解能力,如“得”、“舍”、“患”等。例如:

>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其中“得兼”意为“同时得到”,“舍生”指“舍弃生命”。

2. 句子翻译

翻译是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常考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例如: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翻译为:生命是我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值得追求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3. 主旨理解

此类题目要求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理解“舍生取义”的精神内涵。例如:

>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 答案要点:强调正义高于生命,提倡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4. 对比阅读

部分地区将《鱼我所欲也》与其他文言文进行对比,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

> 比较《鱼我所欲也》与《岳阳楼记》中“义”与“仁”的不同体现。

5. 拓展延伸

有的题目会结合现实,引导学生思考“义”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例如:

> 在当今社会,你认为“舍生取义”是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二、典型真题示例(部分省市)

北京卷(2022年):

>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 (1)解释“得兼”的意思。

> (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山东青岛卷(2021年):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江苏南京卷(2020年):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 于我何加焉

> B. 是亦不可以已乎 /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C.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舍生而取义者也

>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 乡邻之生日蹙

四川成都卷(2023年):

>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三、备考建议

1. 夯实基础: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积累文言词汇。

2. 理解主旨:明确“舍生取义”的核心思想,理解孟子的伦理观。

3. 多做真题:通过历年中考题熟悉命题思路和常见考点。

4. 联系实际:尝试将“义”与现实生活结合,提升思辨能力。

四、结语

《鱼我所欲也》不仅是文言文学习的经典篇目,更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和价值判断的重要文本。通过对历年中考题目的梳理与分析,有助于考生全面掌握该文的知识点,并在考试中灵活运用,取得优异成绩。

---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鱼我所欲也》的解析或相关练习题,欢迎继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