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尤其在1型糖尿病中较为常见。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酮体生成增多及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识别、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一、DKA的发病机制
DKA的发生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密切相关。当体内胰岛素不足时,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转而大量分解脂肪,产生大量酮体。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些物质在血液中蓄积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同时,高血糖引发渗透性利尿,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加重病情。
二、DKA的临床表现
DKA患者常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典型糖尿病症状的加重,同时还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 恶心、呕吐
- 腹痛
- 呼吸深快(Kussmaul呼吸)
- 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 脱水征象(如口干、皮肤弹性差)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感染或其他诱因,如胰岛素治疗中断、应激状态等。
三、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指南,DKA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指标:
1. 血糖水平 > 13.9 mmol/L
2. 血酮体升高(> 3 mmol/L)
3. 动脉血pH值 < 7.3
4. 碳酸氢盐浓度 < 15 mmol/L
此外,尿酮体检测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但需注意某些情况下尿酮体可能阴性,此时应结合血酮体进行判断。
四、治疗原则
DKA的治疗应以补液、胰岛素应用、纠正电解质紊乱和处理诱因为核心。
1. 补液治疗
早期补液是DKA治疗的关键,旨在恢复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并促进酮体的清除。初始阶段通常采用生理盐水静脉输注,随后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液体种类和速度。
2.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是控制高血糖和抑制酮体生成的核心药物。通常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的方式,以维持血糖稳定并逐步降低。
3. 纠正电解质紊乱
DKA患者常伴有钾、钠、磷等电解质失衡,需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适时补充,避免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的发生。
4. 处理诱因
积极寻找并处理诱发DKA的因素,如感染、胰岛素使用不当、应激状态等,有助于防止病情反复。
五、监测与评估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糖、血酮体、电解质、肾功能及酸碱平衡情况。每小时至每两小时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六、预防与管理
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应加强日常管理,定期监测血糖,合理使用胰岛素,避免诱发因素。同时,教育患者及其家属识别DKA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就医。
结语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代谢紊乱,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通过科学的诊疗流程和综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DKA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诊疗能力,以更好地应对这一复杂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