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实录与反思】一、教学实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宋濂。文章通过回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经历,勉励后学勤奋学习、珍惜当下。
课堂开始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的基本常识,如常见虚词、句式结构等,并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讲解。例如,“尝”“走”“趋”“从”等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接着,我带领学生通读全文,逐段分析文章结构。在讲解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从早年的贫苦求学,到后来的成就与感慨,再到对后学的劝勉。通过提问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你觉得宋濂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你觉得他的求学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在阅读理解环节,我设计了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文中体现的“勤学苦读”精神,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在当今社会中保持刻苦学习的态度。
最后,我布置了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求学之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勤学”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整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基本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 文言文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对文言词汇的理解仍存在困难,尤其是在面对较为复杂的句式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今后应加强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和句式结构的讲解。
2. 课堂互动不够充分:虽然有小组讨论环节,但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发言较少。这可能与课堂节奏安排有关,今后应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 情感教育有待深化:虽然文章本身具有较强的励志意义,但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情感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今后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更多情感体验活动,如朗读、诵读、情境创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4. 写作训练衔接不足:虽然布置了写作任务,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困难,反映出平时写作训练的不足。今后应加强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通过本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思考与感悟。今后将继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长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