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顾颉刚教学设计教案(优质课一等奖)(3页)】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 学习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及句式。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经验,体会“怀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
-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和求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举例和引用来增强说服力。
2. 教学难点:
- 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引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
- 提高学生对议论文语言特点的感知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5分钟)
- 通过提问:“你有没有因为怀疑某个观点而学到更多?”引出课题。
- 展示顾颉刚简介,介绍其作为历史学家、古史辨派代表人物的身份。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默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划出关键句。
-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怀疑是积极的、必要的。”
3. 精读课文,深入分析(20分钟)
- 分段讲解,逐段分析作者如何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引用名人名言。
- 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结构:提出论点 → 论证论点 → 总结升华。
4. 小组讨论(10分钟)
- 分组讨论:“为什么说‘怀疑’是学问的起点?”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补充。
5. 课堂小结(5分钟)
- 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怀疑”的态度。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5分钟)
- 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文章结构和主要观点。
- 检查学生作业,选取优秀范文进行朗读或展示。
2. 语言品味(15分钟)
- 分析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如“我们若想有知识,必须时常怀疑。”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逻辑严密性。
3. 写作训练(20分钟)
- 题目:“我从《怀疑与学问》中学到了什么”
- 要求:结合自身经历,写出对“怀疑”与“学问”关系的理解。
-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4. 交流分享(10分钟)
-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 教师总结,强调“怀疑”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5. 课堂小结(5分钟)
-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 鼓励学生保持质疑精神,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
一、中心论点:怀疑是学问的起点
二、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如“王阳明、笛卡尔”
2. 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
三、写作结构: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四、学习启示:
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才能不断进步
```
五、教学反思(可选):
本课以“怀疑”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议论文的结构与表达方式。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形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议论文的结构理解还不够深入,今后应加强相关训练,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写作任务:“我从《怀疑与学问》中学到了什么”
2. 阅读顾颉刚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学术思想
3. 预习下一课内容,做好笔记
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调整,适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符合优质课评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