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麻烦给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7 04:54:02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认真倾听他人讲述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或讲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思、评等多维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表达习惯,增强自信心与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学会认真听讲,准确理解故事内容;能清晰、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 难点:在听与讲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细节、表达情感、组织语言。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精选适合学生年龄的故事材料(如童话、寓言、生活小故事等);制作相关课件或图片辅助教学。

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或聆听教师提供的故事,思考故事内容,准备复述或讲述。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兴趣:“你们有没有听过特别有趣的故事?最喜欢哪个?为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他们对“听”和“讲”的兴趣。

第二环节:听故事,学倾听(10分钟)

教师讲述一个简短而有趣的故事(如《小猫钓鱼》),要求学生认真听,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 故事里发生了什么?

-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 你最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

听完后,教师请几位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听到的关键信息。

第三环节:讲故事,练表达(15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讨论,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复述。

2. 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掌声或简单评价。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与指导,强调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编一个故事,你会讲什么?可以是真实的事情,也可以是想象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创作一个小故事,并在下节课中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

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听故事时是否专注,在讲故事时是否清晰、有条理。

2. 表现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故事讲述等方式,综合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

听故事,讲故事

听——认真、专注、记重点

讲——清楚、有条理、有感情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听”与“讲”的双向互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丰富故事类型,增加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表达力。

---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