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习题】《陈太丘与友期》是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的一篇文言短文,讲述了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同行,但朋友迟到,陈太丘便先行离开,后来朋友到时,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在门口责备他不守信用的故事。文章虽短,却寓意深刻,展现了古代人对诚信、礼仪和家庭教养的重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言文,并提升其阅读与分析能力,以下是一组针对《陈太丘与友期》的对比阅读习题,旨在通过与其他相关文本的比较,加深对人物性格、语言风格及思想内涵的理解。
一、基础理解题
1. 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 期:______
- 弃:______
- 信:______
- 答:______
2. 文中“君与家君期日中”一句中,“君”指的是谁?“家君”又指谁?
3. 元方是如何对待迟到的朋友的?他的态度体现了什么品质?
二、内容分析题
1. 比较《陈太丘与友期》与《论语·学而》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观点,两者在强调的重点上有什么异同?
2. 文章中,元方的言行是否显得过于严厉?你如何看待他的行为?请结合文中内容说明理由。
3. 从文章结构来看,《陈太丘与友期》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这种结构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
三、拓展对比阅读题
材料一: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材料二:
《世说新语·德行》:“谢安少有高名,而性好清谈……尝与王导共登北固山,望金陵,叹曰:‘此地有王气,非吾所居也。’”
问题:
1. 对比《陈太丘与友期》与《论语·子路》中的句子,你认为“正”在古人眼中有何重要性?
2. 在《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太丘为何选择先走?这与材料二中谢安的行为是否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3. 通过对比阅读,你认为《陈太丘与友期》主要传达了哪些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仍然适用?
四、写作与表达题
1. 假如你是陈太丘的朋友,得知自己被元方当众指责后,你会如何回应?请以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与反思。
2. 结合《陈太丘与友期》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诚信”这一传统美德的理解。
五、思考与探究题
1. 有人认为《陈太丘与友期》只是讲述一个简单的失约故事,但也有学者认为它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你更倾向于哪种观点?为什么?
2. 如果将《陈太丘与友期》改编为现代情景剧,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人物的语言与行为?请简要描述你的设想。
通过以上习题的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还能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文章背后的文化价值与人生哲理。同时,对比阅读的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本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