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及反思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及反思,有没有大神路过?求指点迷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5 23:52:58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文章通过一个温馨的小故事,讲述了“我”在卖报时因谎称有马而获得顾客的善意帮助,最终在得知真相后仍选择守护这份善意的故事。文中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与道德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情境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善意,培养善良、诚实、感恩的品质。

-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处理类似的人际关系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我”的心理变化,体会人物之间的信任与善意。

- 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反思。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兴趣:“如果你遇到一位需要帮助的人,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引出“善意”这一主题,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教师正音。

2. 提问:故事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阅读,找出关键语句,如“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境下?

2. 分组讨论:为什么“我”会说“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谎言背后有什么原因?

3. 情境模拟:让学生扮演“我”和“老板”,体验当时的对话与心理活动。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因为善意而说谎?结果怎样?”

2. 讨论:如果“我”没有说谎,会发生什么?你觉得说谎是错误的吗?为什么?

(五)总结升华(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故事告诉我们,善意有时可以跨越谎言,但真诚才是维系人际关系的基石。我们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表达善意,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诚实。

五、板书设计

```

别饿坏了那匹马

|

善意与谎言之间

|

信任与理解

|

诚实与成长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感体验与思维训练的结合。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了课文内涵。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

1. 部分学生对“谎言”与“善意”之间的界限理解不够清晰,需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引导。

2. 课堂时间安排略显紧凑,部分环节可以更深入展开,比如对“老板”这一人物的分析可再细化。

3. 在情感教育方面,应更多地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与道德判断力。

总之,《别饿坏了那匹马》不仅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更是一堂生动的品德教育课。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做人、做事。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