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教学课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其一般形式:y = kx + b(k ≠ 0);
- 能够判断哪些函数是一次函数,并能识别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 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的特点;
- 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数学与现实联系的兴趣;
- 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及其表达式;
- 难点:正确区分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图片或视频
- 学生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 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速度为每分钟150米,那么他离家的距离y(米)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一个水池以每小时2立方米的速度进水,初始水量为5立方米,那么总水量y(立方米)与时间x(小时)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关系是否可以用某种数学表达式来表示?
2. 新知探究(15分钟)
(1)回顾旧知:正比例函数
- 正比例函数的形式:y = kx(k ≠ 0)
- 举例说明:如y = 2x,y = -3x等
(2)引入一次函数
- 展示几个函数表达式:
y = 2x + 1
y = -3x + 4
y = 5x
y = 7
y = x² + 2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类:哪些是正比例函数?哪些不是?
(3)归纳一次函数的定义
- 一般形式:y = kx + b(k ≠ 0)
- 其中k是斜率,b是截距
- 当b = 0时,y = kx,即为正比例函数
3. 合作探究(10分钟)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 下列哪些是一次函数?为什么?
a) y = 3x
b) y = 2x + 5
c) y = x²
d) y = 7
e) y = 4x - 1
小组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应用拓展(10分钟)
例题1:
某快递公司收取运费的标准是:基础费用为10元,每增加1公斤加收2元。写出运费y(元)与重量x(公斤)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是否为一次函数。
例题2:
已知函数y = (m - 1)x + 3是一次函数,求m的取值范围。
5. 课堂小结(5分钟)
-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 = kx + b(k ≠ 0)
- 正比例函数是当b = 0时的一次函数
- 判断是否为一次函数的关键在于是否符合该形式
6. 布置作业
- 完成课本P58页练习题1、2、3
- 自选一个生活情境,写出其对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解释意义
五、板书设计
```
一次函数(第1课时)
1. 正比例函数:y = kx(k ≠ 0)
2. 一次函数:y = kx + b(k ≠ 0)
3. 特殊情况:当b = 0时,为正比例函数
4. 判断标准:是否符合y = kx + b(k ≠ 0)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区分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 是否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 在课堂互动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
如需配套PPT或练习题,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