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不在教室乱跑》【幼教课件】(4页)】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在教室中乱跑可能带来的危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引导幼儿学会在教室中遵守秩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通过情景模拟和游戏,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走方式和活动规则。
二、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或动画素材(如“教室里乱跑导致摔倒”的情景)。
2. 教具材料:小红花贴纸、安全标志卡片、角色扮演道具等。
3. 环境布置:模拟教室场景,设置“安全行走路线”和“禁止奔跑区域”。
三、活动过程
1. 情景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段视频,内容为小朋友在教室里跑来跑去,结果不小心撞到别人或摔跤。
提问:“你们看到什么了?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引导幼儿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教学讲解(8分钟)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解释:
- 在教室里乱跑容易撞到别人,造成受伤。
- 跑步时可能会滑倒,摔伤自己。
- 遵守规则,慢慢走,才能保证大家的安全。
3. 情景模拟(10分钟)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分组模拟在教室中行走的正确方式。
例如:
- 小朋友A扮演“老师”,提醒大家不要跑。
- 其他幼儿扮演“小朋友”,按照规定路线行走。
教师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 游戏互动(10分钟)
开展“安全小卫士”游戏:
- 教师说出一些行为(如“快跑”、“跳上桌子”),幼儿判断是否安全,并做出反应。
- 对于正确的行为,给予小红花贴纸奖励;对于错误行为,引导幼儿改正。
5. 总结与延伸(7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次活动内容,强调“不在教室乱跑”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安全知识,并在家中也做到不乱跑。
四、活动延伸建议
1. 在班级中设置“安全小标兵”评比墙,鼓励幼儿每天遵守规则。
2. 家园共育:通过家长群发送安全提示,提醒家长在家也要注意孩子的行为规范。
3. 后续活动:可结合其他安全主题(如“上下楼梯要小心”)继续开展相关教育。
五、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能够理解乱跑的危害,并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部分幼儿在模拟游戏中仍存在跑动现象,需在今后活动中加强引导和重复练习。同时,可通过更多互动形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备注: 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小班,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实际,便于教师操作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