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辘轳散文】井边的辘轳,是岁月沉默的见证者。它不说话,却在每一次转动中,讲述着旧日的故事。我常坐在老屋门前的石阶上,看那铁链在木轮间滑动,发出吱呀的声响,像是风穿过竹林,又像老人絮絮的回忆。
辘轳,本是井边的工具,用来提水。可在我心中,它早已超越了实用的范畴,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生活的节奏。每当清晨或黄昏,它便开始它的工作,仿佛时间也在它的牵引下缓缓流动。水桶从深井中升起,带着泥土的气息和清凉的水珠,落在地面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如同时光洒落的碎屑。
小时候,我常常跟着祖父去打水。他总是把辘轳转得稳稳的,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那时的我还不懂,为何他总说“辘轳一响,日子就顺当”。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那是一种对生活的敬畏与依赖。辘轳的每一次转动,都是对生命的延续,是对土地的深情。
如今,井还在,辘轳还在,只是人已不再频繁使用。钢筋水泥取代了青砖灰瓦,自来水代替了井水。可每当路过那口老井,我仍会驻足片刻,听那熟悉的声响。它似乎在提醒我:有些东西,不该被遗忘。
辘轳散文,不是写景,也不是抒情,而是用一种缓慢而坚定的方式,记录着那些被时代冲淡的生活片段。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真实的温度;它不追求轰烈的高潮,只愿在平淡中传达一份宁静与怀念。
或许,这就是辘轳的意义——它不争不抢,默默承载着岁月的重量,也承载着我们对过往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