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年表】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歌以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著称。他的一生历经战乱、漂泊与困顿,却始终心系国家百姓,留下了大量感人至深的诗篇。以下为其生平的重要时间节点。
712年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出身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自幼聪慧好学,早年便展现出对诗歌的浓厚兴趣。
725年—735年
少年时期的杜甫游历各地,广泛接触社会,积累了丰富的阅历。这一时期,他开始创作诗歌,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736年
杜甫赴洛阳应举,但未能中第。此后,他开始在各地漫游,结交文人名士,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和艺术修养。
740年—755年
杜甫进入长安,希望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然而,由于权贵排挤,他始终未能得到重用。此间,他写下了许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的诗作,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755年
安史之乱爆发,唐朝陷入动荡。杜甫携家带口南逃,生活日益艰难。他在战乱中目睹了百姓的苦难,写下了一系列忧国忧民的诗篇,如《春望》《北征》等。
759年
杜甫辞官西行,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他在艰苦的环境中继续创作,诗歌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为沉郁。
760年
杜甫移居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建起草堂,生活稍有安定。此间,他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和抒情诗,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765年
杜甫离开成都,沿江东下,试图寻找新的出路。途中,他经历了更多的漂泊与困苦,但仍坚持写作,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
770年
杜甫病逝于湖南岳阳,终年五十九岁。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位伟大诗人的离世,但他的诗篇却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杜甫一生坎坷,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民的关怀。他的诗歌不仅记录了个人的命运,也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变迁。后人将他视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巨匠,其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