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全文译文】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吹竽,而且每次都要三百人一起演奏。他觉得这样声音才够宏大、热闹。于是,有一个叫南郭的人,他并不会吹竽,却也混进了这支乐队里,假装自己是个能手。他和其他人一样,坐在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吹着,从不发出真正的音调。
有一天,齐宣王去世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新王不喜欢合奏,而是喜欢一个人单独演奏。于是,他下令让每个乐工都单独表演一次。这时候,南郭知道自己再也无法蒙混过关了,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用来比喻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靠伪装混在行家里面,或者借别人的光来掩饰自己的不足。一旦环境变化,无法再依靠他人时,就会露出原形,无所遁形。
译文注释:
- 滥竽充数:原本是指用劣质的竽(一种乐器)来充数,后引申为以次充好或冒充内行。
- 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君主,喜好音乐。
- 南郭:故事中的主角,一个不会吹竽却混进乐队的人。
- 齐湣王:齐宣王之子,继位后改变了演奏方式。
这个寓言不仅讽刺了那些没有能力却混在群体中的人,也提醒人们要脚踏实地,不要靠虚假的手段获取利益。只有真正具备才能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站得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