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教学实录片段】课堂伊始,教师以“父爱”为主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与父亲相处的点滴。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纷纷举手分享自己的经历,有的说父亲送自己上学,有的提到父亲在雨天撑伞的身影,还有的提到父亲默默为自己准备早餐的画面。这些真实的生活片段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随后,教师出示课文标题《背影》,并提问:“你们觉得‘背影’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思考后回答:“它不是直接写父亲,而是通过一个背影来表现父子情。”教师点头肯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人物——父亲。
在阅读环节,教师采用分段朗读的方式,让学生逐段感知文本内容。读完第一段后,教师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就写‘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学生讨论后认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和愧疚之情,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打下基础。
接着,教师重点分析文中“买橘子”这一情节。通过反复诵读,学生感受到父亲动作的笨拙与坚持,体会到父爱的深沉与无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思考“如果我是作者,我会怎么想、怎么做”,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围绕“父亲的背影”展开讨论,探讨其象征意义。有学生指出:“背影不仅是父亲离开时的影像,更是父爱的体现。”也有学生认为:“背影是沉默的,却承载着最深厚的感情。”
最后,教师总结道:“《背影》虽然篇幅不长,但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温情的瞬间。”课堂在学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更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提升了对亲情的理解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