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课文】在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回忆了作者童年时结识的一位农村朋友,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充满生命力的少年形象。通过这段文字,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孩子,也感受到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故事发生在鲁迅童年时期,那时他住在绍兴,家境虽不算富裕,但生活安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邻家的孩子——闰土。闰土年纪不大,却已懂得许多农事和自然知识。他告诉鲁迅关于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等有趣的事情,让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鲁迅大开眼界。
在那个年代,城乡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鲁迅作为城里人,对农村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向往。而闰土则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少年,他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的言语朴实,行为自然,展现出一种与生俱来的纯真与智慧。
随着岁月的流逝,鲁迅长大后再次回到故乡,却发现闰土已经变得陌生。曾经那个活泼开朗的少年,如今满脸皱纹,神情麻木,仿佛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一对比让鲁迅深感无奈与悲哀,也让他对社会的不公有了更深的认识。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不仅是对一段美好回忆的追忆,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贫富之分,更是一种命运的安排。而真正的友谊,往往是在最单纯的时候建立起来的。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鲁迅对童年伙伴的深情厚谊,也能体会到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它是一篇富有情感、发人深省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