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首《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短诗,虽仅有四句,却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花与雾的模糊意象,实则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花非花,雾非雾”一句,以一种朦胧的比喻方式,道出了世间万物难以捉摸的本质。花不是花,也许是一种幻觉;雾不是雾,或许是一种虚无的存在。这种看似矛盾的说法,恰恰揭示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
接下来的两句“夜半来,天明去”,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转瞬即逝的感觉。夜晚悄然降临,清晨便已消散,仿佛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这让人联想到人生中的某些瞬间,美好而短暂,稍纵即逝。
最后两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用“春梦”来形容到来的短暂,用“朝云”比喻离去的无踪。春梦虽美,却转瞬即逝;朝云虽轻,却难寻其踪。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表达。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并未直抒胸臆,而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含蓄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他没有明确说出自己的情感,却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思绪。
《花非花》虽然篇幅短小,但因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白居易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他对生命、时间以及存在本质的思考。
在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中,这首诗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感悟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因为正如诗中所说,美好的事物往往转瞬即逝,唯有用心体会,才能留下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