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商的变化规律)】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商的变化规律,掌握在被除数或除数发生变化时,商如何变化的规律。
2. 能够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升数学思维的逻辑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并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 难点: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数字卡片等。
- 学具:学生每人一张练习纸,便于记录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组简单的除法算式,如:
6 ÷ 2 = 3
12 ÷ 4 = 3
24 ÷ 8 = 3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点:被除数和除数都发生了变化,但商保持不变。
提问:“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规律(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尝试写出更多类似的例子,并记录结果。
例如:
10 ÷ 5 = 2
20 ÷ 10 = 2
40 ÷ 20 = 2
2.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时,商不变。
3. 教师进一步拓展:如果被除数不变,而除数扩大或缩小,商会怎样变化?
例如:
12 ÷ 3 = 4
12 ÷ 6 = 2
12 ÷ 2 = 6
引导学生发现:当除数变大,商变小;除数变小,商变大。
(三)归纳总结(10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系统梳理商的变化规律:
- 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不为零),商不变;
- 当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缩小;除数缩小,商扩大;
- 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扩大;被除数缩小,商缩小。
2. 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些规律,并尝试用符号表示,如:
- 若 a ÷ b = c,则 (a × k) ÷ (b × k) = c;
- 若 a ÷ b = c,则 a ÷ (b ÷ k) = c × k;
- 若 a ÷ b = c,则 (a ÷ k) ÷ b = c ÷ k。
(四)巩固练习(15分钟)
1. 基础题:判断下列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4 ÷ 6 = 4,那么 24 ÷ 12 = 2(√)
- 30 ÷ 5 = 6,那么 60 ÷ 5 = 12(√)
2. 提高题:根据商的变化规律,填写括号中的数。
- 18 ÷ 3 = 6,那么 18 ÷ 9 =(2)
- 40 ÷ 8 = 5,那么 40 ÷ 4 =(10)
3. 应用题:小明做一道除法题时,把被除数360看成了36,结果得到的商是9。原来的商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商的变化规律,掌握了在不同情况下商的变化方式,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计算和推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第X页的相关练习题。
2. 自己编几道符合商的变化规律的题目,并写出解答过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引入、小组合作、归纳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商的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讲解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课堂内容。同时,应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培养其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