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校园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页3]】为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财产安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2015年校园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本预案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措施,确保在汛期和台风来临期间,学校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应对,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成立校园防汛防台风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教师代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全校防汛防台风工作,制定应急方案,部署抢险任务,监督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二、预警机制与信息报送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气象预警机制,及时获取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台风等天气信息。一旦出现预警信号,应及时向全体师生通报,并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同时,设立信息报送渠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传递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三、重点区域与设施排查
对校园内的低洼地带、排水系统、围墙、宿舍、教学楼、实验室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特别注意检查校内电路、电线杆、树木等可能因风雨造成安全隐患的设施,确保其稳固性和安全性。
四、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
学校应提前储备必要的防汛防台风物资,如沙袋、抽水机、手电筒、雨具、应急灯、药品等。同时,明确物资存放地点,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调用。后勤部门要定期检查物资状态,保证其处于良好可用状态。
五、师生疏散与安置安排
针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学校应制定详细的师生疏散方案,明确疏散路线、集合点和责任人。在台风或暴雨预警升级时,及时组织学生有序撤离至安全区域,确保人员安全。对于特殊群体(如残疾学生、幼儿等),应制定专门的转移和照顾措施。
六、宣传教育与演练
加强防汛防台风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宣传栏、班会等形式,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能力。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防汛防台风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升全校师生的实战能力。
七、灾后恢复与总结评估
灾害过后,学校应立即开展灾后调查和评估工作,统计损失情况,分析问题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同时,组织力量进行校园清理和设施修复,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对在应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对存在问题的环节进行整改,不断提高校园防灾减灾能力。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防汛防台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全校师生应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共同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确保在汛期和台风季节中平安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