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莫放拦路虎》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读书莫放拦路虎》的主旨,体会作者在阅读中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2.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难词时积极思考、主动解决的习惯。
4.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阅读经验,反思自己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拦路虎”在文中的比喻意义,掌握阅读中处理生词的方法。
- 难点: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提到的阅读策略运用到实际阅读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文原文、教学PPT、相关阅读材料、课堂练习题。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标记不认识的字词,思考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有没有遇到过看不懂的地方?你是怎么解决的?”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引出“拦路虎”的概念。
教师介绍课文题目《读书莫放拦路虎》,解释“拦路虎”的含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字词。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内容。
3. 提问:文章讲了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逐段分析:
- 介绍“拦路虎”是什么,说明它对阅读的影响。
- 讲述作者如何面对阅读中的困难,通过查字典、请教他人等方式解决问题。
- 第三段:总结阅读方法,鼓励学生不畏困难,坚持阅读。
2. 重点讲解词语:“拦路虎”、“查阅”、“请教”、“积累”等,结合例句加深理解。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10分钟)
1. 小组讨论:你在阅读中遇到过哪些“拦路虎”?你是怎么解决的?
2.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阅读困难及应对方法,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读书不怕难,只要肯动脑”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积极面对困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词语和句子。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在阅读中克服困难的经历。
3. 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并记录下其中的生词和不懂之处,尝试自己解决。
五、板书设计:
```
《读书莫放拦路虎》
——阅读中的挑战与应对
1. 什么是“拦路虎”?
2. 如何应对阅读中的困难?
- 查字典
- 请教他人
- 联系上下文
- 积累词汇
3. 阅读建议:
- 不怕困难
- 勤于思考
- 坚持不懈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实际阅读经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建立独立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