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早春时节西湖的明媚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是唐诗中描写春天的经典之作。
一、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字词解释
- 孤山寺:位于杭州西湖的孤山上,是当时的名胜之一。
- 贾亭:即贾公亭,唐代所建,为游赏之地。
- 云脚低:天空中的云层低垂,接近地面,形容天气晴朗。
- 早莺:初春时最早鸣叫的黄莺。
- 暖树:向阳的树木。
-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 啄春泥:燕子衔泥筑巢。
- 乱花:各种盛开的花朵。
- 渐欲迷人眼:渐渐地让人眼花缭乱。
- 浅草:刚刚长出的嫩草。
- 没马蹄:草刚长出来,只能遮住马蹄。
- 湖东:西湖的东面。
- 行不足:走不够,意指舍不得离开。
- 绿杨阴:柳树成荫的地方。
- 白沙堤:一条用白沙铺成的堤岸,是西湖著名的景点之一。
三、翻译
在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边,湖面刚刚平静下来,天上的云朵低垂。
几处早来的黄莺在温暖的树上争抢着枝头,不知哪家的新燕正在衔泥筑巢。
五彩缤纷的花朵开始盛开,让人目不暇接;刚刚冒出的青草,才刚刚能遮住马蹄。
我最爱的是西湖东边的景色,走不够,一直走到绿柳成荫的白沙堤旁。
四、赏析
《钱塘湖春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时节西湖的生机盎然。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命的萌动。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则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繁盛景象,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
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是结尾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
五、阅读理解题(参考)
1. 诗中哪两句描写了早春的鸟儿活动?
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 “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中,“渐欲”二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渐欲”表现出花朵逐渐盛开、色彩斑斓,使人眼花缭乱,突出了春日的繁盛景象。
3.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流连忘返的愉悦心情。
六、总结
《钱塘湖春行》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诗。它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体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的热爱与敏锐的审美情趣。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艺术成就来看,这首诗都堪称唐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