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阅读附答案】【原文】
秦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楚将,有功,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问题与答案】
1. 本文出自哪部史书?作者是谁?
答:本文出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2. 文中提到的“秦二世”指的是谁?他的统治有何特点?
答:秦二世指的是秦始皇的儿子胡亥。他的统治昏庸无道,残暴苛政,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3. 陈胜、吴广为什么决定发动起义?
答:他们因暴雨导致道路不通,延误了戍边期限,按照秦法应当被处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们选择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4. 陈胜提出“天下苦秦久矣”的观点,说明了什么?
答:这说明当时人民对秦朝的暴政已经极度不满,社会矛盾尖锐,为起义提供了群众基础。
5. 陈胜、吴广是如何制造舆论、鼓舞士气的?
答:他们通过在鱼腹中藏写有“陈胜王”的布条,以及在祠堂中点火并模仿狐狸叫声喊“大楚兴,陈胜王”,来制造神秘气氛,增强士兵对他们的信任和追随。
6. 这段文字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
答:这段文字反映了秦末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统治者暴虐无道的历史背景,同时也展现了陈胜、吴广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智慧和胆识。
7. 从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陈胜是一个有远见、有组织能力、善于动员群众的人。他能够洞察时局,提出可行的起义策略,并能团结人心,推动起义的发展。
【总结】
本文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秦末农民起义的起因、过程及初步成果,展现了陈胜、吴广在乱世中的勇气与智慧。它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人民抗争精神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