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正式实施。这一准则的出台,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会计处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成为了当年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参加2018年会计继续教育的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掌握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的相关知识是提升专业能力、适应新会计政策变化的关键。因此,相关的考试题目和答案成为学习的重点资料。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的核心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主要规范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列示和披露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以及终止经营的信息。该准则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持有待售资产的确认条件
只有当企业已经就处置某项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达成协议,并且预计在一年内完成出售时,才可将其确认为持有待售资产。
2. 分类与计量原则
持有待售资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计量,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3. 终止经营的界定与披露要求
终止经营是指企业的一项业务或地区已被出售或准备出售,且其经营和现金流量已与企业其他部分分离。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相关信息。
二、常见试题类型及解析
在2018年的会计继续教育考试中,围绕第42号准则的试题通常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等类型。以下是一些典型题目及其解析:
例题1:
下列哪一项属于“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
A. 企业正在使用的生产设备
B. 已签订转让协议但尚未完成过户的办公楼
C. 企业计划长期持有的股权投资
D. 正在研发中的无形资产
答案:B
解析:根据准则规定,只有满足“已达成转让协议且预计一年内完成”的非流动资产才能被确认为持有待售资产。
例题2:
企业将某项固定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资产后,应按什么金额进行计量?
A. 原值
B. 公允价值
C.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D. 账面价值
答案:C
解析:持有待售资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计量,以反映其真实价值。
例题3:
什么是“终止经营”?请简要说明其会计处理要求。
参考答案:
终止经营是指企业的一项业务或地区已经被出售或准备出售,且其经营和现金流量已经与企业其他部分分离。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对终止经营进行单独列报,并在附注中披露相关收入、费用、利润及现金流量信息。
三、备考建议
为了更好地应对2018年会计继续教育中关于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的考试,建议考生做到以下几点:
- 理解核心概念:掌握“持有待售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的定义与区分。
- 熟悉准则条款:仔细阅读准则原文,尤其是涉及确认、计量和披露的部分。
- 多做练习题:通过历年试题和模拟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 关注实务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对准则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理解能力。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的实施不仅提升了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也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系统学习和认真备考,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职业竞争力,为今后的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