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这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一、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赏析题:
1. 请简要分析《黄鹤楼》一诗的结构特点。
2. “黄鹤一去不复返”一句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3. 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的理解。
5. 有人认为《黄鹤楼》是一首怀古诗,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首思乡诗,你更倾向于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三、参考答案:
1. 结构特点:
《黄鹤楼》采用典型的七言律诗格式,四联八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前两联写景抒情,后两联转入现实与回忆的对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 “黄鹤一去不复返”的作用:
这一句承接首句“昔人已乘黄鹤去”,进一步强化了“人去楼空”的苍凉感,暗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为后文的感慨和忧思奠定基调。
3.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景象与情感:
此句描绘了阳光明媚下,汉阳城外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花草茂盛繁密,画面清新明丽。然而,这种美好景象反而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往昔的怀念。
4. 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理解:
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傍晚时分江面上的迷蒙景色,表达出诗人身处异乡、归期难定的迷茫与愁绪。其中“乡关”指故乡,“烟波江上”象征着遥远而不可及的归途,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5. 观点倾向:
我认为《黄鹤楼》更偏向于一首怀古诗。诗中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引出了对历史人物与往事的追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虽然诗中也有思乡之情,但主要情感仍围绕“怀古”展开,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哲理性。
四、总结:
《黄鹤楼》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怀古之作。它以其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热爱,更能体会到他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