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青山隐隐水迢迢出处及解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青山隐隐水迢迢出处及解析,急!求解答,求别无视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28 19:47:17

“青山隐隐水迢迢”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为: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韩绰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美丽风光。

一、诗句出处

“青山隐隐水迢迢”出自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是杜牧在扬州任职期间所作,当时他与好友韩绰关系密切,后来韩绰调离扬州,杜牧便写下此诗以寄相思。

二、诗句解析

1. 青山隐隐:

“青山”指的是远处的山峦,“隐隐”则是形容山影朦胧、若隐若现的样子。这一句描绘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意境,仿佛在远方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青山,但又不甚清晰,给人一种朦胧美。

2. 水迢迢:

“水”指的是江河或溪流,“迢迢”意为遥远、漫长。这一句表现的是水流蜿蜒、无边无际的景象,与“青山隐隐”形成空间上的延展,营造出一种开阔、深远的画面感。

整句“青山隐隐水迢迢”,通过视觉上的远望,表现出一种静谧而辽阔的自然景象,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一种淡淡的忧郁与思念。

三、诗歌背景与情感

杜牧在扬州任职时,曾与韩绰交往甚密。韩绰后来调任他处,两人分别后,杜牧常常怀念旧友。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江南秋景的描绘,更是借景抒情,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中“秋尽江南草未凋”,说明虽然已是深秋,但江南的草木依旧繁茂,展现出江南特有的温润与生机。这种景象也暗示着诗人对江南的眷恋与不舍。

而最后两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将画面从广阔的自然景观转向具体的人事,借明月、古桥、箫声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韩绰的思念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四、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通过“青山”、“水”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

- 语言简练:全诗仅四句,却蕴含丰富的情感和画面感,体现了杜牧诗风的含蓄与细腻。

- 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

五、结语

“青山隐隐水迢迢”不仅是一句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句诗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成为描绘江南美景和抒发情怀的经典之作。

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与深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