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语文教学中,我选择了《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进行讲解。这篇文章描绘了索溪峪独特的自然风光,通过四个方面的描写——山野、水野、动物野以及人野,展现了索溪峪原始而纯真的美。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尝试以图片展示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索溪峪壮丽的山水画面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睛,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说像仙境一般,有的则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这样的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接下来深入探讨文本做了铺垫。
接着,在阅读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结构特点。通过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现索溪峪的‘野’?”帮助学生梳理出文章脉络。当学生回答出山、水、动物及人的四个方面后,我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安排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文章布局的重要性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在精读部分,我特别强调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对于描写山的部分,“直插云霄”、“峰峦雄伟”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山势之高大险峻;而对于水,则用了“蜿蜒曲折”、“清澈见底”来形容其姿态优美与纯净透明。我鼓励学生们找出类似的精彩语句,并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以此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此外,在课堂互动中,我还组织了一次小组讨论活动。让每组围绕其中一个方面展开讨论,并选出代表上台分享观点。这不仅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也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同时,这种形式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最后,在总结阶段,我带领学生回顾整篇文章,并引导他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称索溪峪为‘野’?”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个‘野’字既包含了自然界的狂放不羁,又体现了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这种感悟正是本文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思想之一。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未来,在类似题材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一堂课都能成为一次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