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的经典中,《孟子》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重要著作。其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句,不仅流传千古,更是成为后世衡量德行与成败的重要准则。下面,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篇经典篇章的原文、注释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
1. 天时不如地利:指自然条件(如季节、气候)的重要性不及地理形势。
2. 地利不如人和:地理优势又次于人心的团结。
3.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形容小城及其外围的防御区域。
4. 环而攻之:围绕着进行围攻。
5. 亲戚畔之:连最亲近的人都会背叛。
6. 得道者多助:拥有正义和道德的人会得到广泛支持。
7. 失道者寡助:失去正义和道德的人则孤立无援。
现代解读
在当今社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或集体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一个领导者或团队,如果能够赢得人心,做到公平公正,就能获得广泛的支持与合作。反之,如果忽视了这些基本的原则,即便拥有再强大的资源,也可能最终走向失败。
此外,这句话也强调了和谐的重要性。无论是家庭、企业还是国家,只有当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共同协作时,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但如果我们能将这一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仅是对古代智慧的总结,更是一份指引我们前行的宝贵财富。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