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长期耕耘在小学语文教育战线上的老师,我常常觉得自己的工作既平凡又充满意义。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在知识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而我们这些教师,则是园丁,用心呵护每一株幼苗的成长。今天,我想分享几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教学片段,它们如同珍珠般串联起我教学生涯中的点滴感动。
记得有一次,课堂上讲解《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时,孩子们被文中小鸟们争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情节深深吸引住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春雨是绿色的,因为它让小草变得翠绿;有的认为它是红色的,因为桃花在雨中绽放得更加娇艳……看着大家热情洋溢的小脸,我灵机一动,提议道:“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春雨,那不如我们来一场‘春雨创作大赛’吧!看看谁能用画笔或者文字描绘出最生动的春雨。”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学生们纷纷拿出纸笔开始构思。那天放学后,当我翻看他们的作品时,不禁感叹于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画出了五彩斑斓的雨滴,有的写下了充满诗意的小诗,还有同学用剪贴的方式制作了一幅立体的春景图。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激发兴趣、点燃激情。
还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班里有个叫小明的孩子,他性格内向,平时很少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有一次讲到《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特意邀请他站起来朗读一段文字。起初他有些犹豫,但在我鼓励的眼神下,终于鼓起勇气开始了朗读。虽然声音不大,语速也不算快,但他字正腔圆地完成了整段朗读。课后,我找到他单独交流,告诉他:“你读得很好,尤其是那个‘漓江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你把那种宁静的感觉表现得很到位。”小明听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并且告诉我以后也想尝试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从那之后,他渐渐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在课堂上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需求。通过一次次与学生的互动,我发现,只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支持,即便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学生,也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或许,这就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的幸福所在吧——见证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我们的陪伴下茁壮成长。
未来,我会继续坚守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用心去书写属于我的小学语文教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