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上联是平还是仄】在学习和创作对联的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对联的上联是平声还是仄声?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其实涉及到对联的基本格律知识。本文将从对联的基本规则出发,结合实际例子,总结出上联的平仄规律,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对联的基本概念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一副完整的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通常还有一副横批。其中,“平仄”是判断对联是否符合格律的重要标准。
- 平声:指普通话中的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如“天、地、人、文”等。
- 仄声:指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如“火、水、山、河”等。
二、上联的平仄规律
根据传统对联的格律要求,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通常是仄声,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则是平声。这一规则被称为“仄起平收”,是衡量对联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之一。
原因分析:
1. 节奏感:仄声结尾能增强句子的力度和语气,使上联显得有力。
2. 音韵协调:上下联的末字一仄一平,形成对比,增强对仗美感。
3. 传统习惯:自古以来,对联创作就遵循这一规则,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
三、示例说明
| 上联 | 下联 | 平仄分析 |
| 春风得意马蹄疾 | 秋月扬辉柳色新 | 上联末字“疾”为仄声,下联末字“新”为平声 |
| 红梅傲雪迎春到 | 绿柳垂丝送暖来 | 上联末字“到”为仄声,下联末字“来”为平声 |
| 山高水长路远行 | 云淡风轻心自安 | 上联末字“行”为平声 ❌(不符合规则) |
> 注意:最后一例中上联末字“行”为平声,不符合“仄起”的原则,因此该对联在格律上存在问题。
四、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上联最后一个字 | 通常是仄声 |
| 下联最后一个字 | 通常是平声 |
| 对联格律原则 | 仄起平收 |
| 判断标准 | 平仄相对、词性对仗、意境统一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联上联一般是仄声,这是对联创作中的一项基本规则。掌握这一规律,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创作中更好地把握对联的格律要求,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规范性。
以上就是【对联上联是平还是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