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得咎的辄的意思】“动辄得咎”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做事时稍有不当就容易受到责备或惩罚。这个成语中的“辄”字是理解整个成语含义的关键。
一、
“动辄得咎”出自《左传》,原意是指“一有所行动就会招致责难”。其中,“动”指行为或动作;“辄”表示“就”、“总是”;“得咎”则是“得到责难”或“受到惩罚”的意思。整体意思是:一有行动,就容易被指责或惩罚。
“辄”在这里是一个副词,表示“立即”或“总是”,强调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快速联系。因此,在理解“动辄得咎”时,关键在于把握“辄”的含义,即“一……就……”。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动辄得咎 |
出处 | 《左传》 |
读音 | dòng zhé dé jiù |
含义 | 一有行动就容易受到责难或惩罚 |
关键字 | 辄(就、总是)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做事谨小慎微,怕出错 |
近义词 | 动不动就受责、言行谨慎 |
反义词 | 放心大胆、从容不迫 |
三、延伸说明
在现代语境中,“动辄得咎”常用来批评那些对工作或生活过于谨慎、不敢作为的人。也常用于描述一种高压环境下的心理状态——因为害怕犯错,所以不敢轻易行动。
“辄”在古汉语中常见于文言文中,如“动辄得咎”、“动辄得咎”等,表达的是一种因果关系,强调行为与结果之间的紧密联系。
四、结语
了解“动辄得咎”中“辄”的意思,有助于更准确地掌握这个成语的内涵和使用场景。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正确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
以上就是【动辄得咎的辄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