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我不挖耳朵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我不挖耳朵,时间不够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6 05:08:35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我不挖耳朵】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知道耳朵是重要的感觉器官。

2. 引导幼儿认识到不能随意用手指或其他物品挖耳朵,避免伤害耳朵。

3.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 图片或模型展示耳朵结构

- 故事《小熊的耳朵不舒服》

- 音乐《我是小小医生》

- 安全小贴士卡片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耳朵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导幼儿说出“耳朵”,并简单介绍耳朵的作用,如听声音、保持平衡等。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讲述故事《小熊的耳朵不舒服》:

“有一天,小熊觉得耳朵有点痒,就用手指去挖,结果耳朵疼得哭了起来。动物医生告诉小熊,不能随便挖耳朵,否则可能会伤到耳朵里的鼓膜,甚至影响听力。”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小熊为什么会不舒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幼儿讨论,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3. 探索与讨论(10分钟)

教师出示耳朵模型或图片,讲解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说明为什么不能随便挖耳朵。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果耳朵受伤了会怎么样?我们平时应该怎样保护耳朵?”

4. 情景模拟(8分钟)

教师设计一个情景游戏:“如果你的耳朵很痒,你会怎么做?”让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正确的做法,如请老师帮忙清理耳朵,或者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

5. 总结与延伸(4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强调“我不挖耳朵”的重要性,提醒幼儿不要用手或其他物品触碰耳朵。

发放“安全小贴士”卡片,上面写着:“耳朵很重要,不能随便挖;如果有不适,要告诉大人。”

四、活动延伸:

-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有关耳朵的绘本,供幼儿自由阅读。

-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共同制定“爱护耳朵”计划。

五、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安全教育活动,幼儿初步了解了耳朵的重要性,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幼儿的卫生习惯,及时纠正不良行为,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安全知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