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再塑生命的人》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章通过作者与莎莉文老师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在黑暗无声的世界里,莎莉文老师如何耐心地引导海伦·凯勒感知世界、学习知识,最终帮助她重塑生命的故事。这篇课文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并学会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此外,由于本文语言优美且富有感染力,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 学习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 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从中提炼出核心思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课堂讨论;
- 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丰富教学资源;
- 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分享个人感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感受主人公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精神;
-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增强社会责任感,关心弱势群体。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难点: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需提前阅读相关背景资料,了解海伦·凯勒的成长经历以及她与莎莉文老师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
2. 准备好PPT演示文稿,包括课文原文摘录、图片资料等内容;
3. 安排好分组情况,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盲童生活的视频短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视障人士日常生活的不便之处,从而引出课题——《再塑生命的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 文章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2. 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讨
1. 分析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
- 海伦·凯勒当时处于怎样的状态?
- 莎莉文老师是如何走进她的世界的?
-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莎莉文老师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2. 分析第二部分(第6-14自然段)
- 随着时间推移,海伦·凯勒发生了哪些转变?
- 莎莉文老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帮助她成长?
- 这些努力体现了莎莉文老师怎样的教育理念?
3. 分析第三部分(第15-20自然段)
- 最终结果怎样?
- 你认为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样的结局?
(四)拓展延伸
组织一场小型辩论赛,题目为“如果我是莎莉文老师,我会怎么做?”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归纳
回顾整节课内容,强调本课所传达的核心思想: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只要保持乐观心态,勇于挑战自我,就一定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七、作业布置
1.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读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2. 查阅更多关于海伦·凯勒的信息,撰写一篇小论文介绍她的事迹。
八、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 莎莉文老师
重塑生命 → 教育智慧 → 积极人生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和小组合作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足之处在于时间安排略显紧凑,个别环节未能充分展开。今后应更加注重细节处理,力求做到面面俱到。